勇敢的心簡介(看完《勇敢的心》你就會明白:自由並非生來就屬於你)
作者:绥化市 来源:香港特别行政区 浏览: 【大中小】 发布时间:2025-07-05 07:58:01 评论数:
威廉華萊士,蘇格蘭民族英雄。他參與的所有戰役的規模全部加起來,可能都難以在中國史書上留下一筆記載,然而卻因為一部電影,讓中國大部分80後都知道了他。
勇敢的心
1995年《勇敢的心》上映,那年的梅爾吉布森39歲,雖然不能和《瘋狂的麥克斯》中的自己比肩膠原蛋白,但是更加成熟的男性魅力一樣讓人無法抵抗!那年的索菲瑪索剛剛29歲,比起剛出道時候的青澀,那時她的顏值對於直男的殺傷力更加致命——淡淡的法蘭西憂鬱在別人身上可能隻是造作,在她身上卻渾然天成,猶如她血液裏就流淌著這樣的基因!以至於當時還在懵懂期的我怎麽想都不能明白,那個王子怎麽可能看著這樣的美人卻意興闌珊!?
美到不可思議
當然,並不是所有人都隻對顏值這一件事情感興趣:我認為當華萊士在最後的行刑場高聲喊出“自由”這個詞的時候,那才是全劇的最高潮,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,才是這個英雄人物可以長久出現在西方傳說故事中的原因。他用自己的死告訴所有人:“自由”這樣東西,從來不是人一出生就具備的,任何時候或任何地點,隻要自身沒有對於這樣東西的渴求,就不會被賦予這樣的一種權利!
這一聲嘶吼讓人明白了很多東西
18世紀,索菲瑪索的前輩、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在其不朽著作《社會契約論》裏對於“自由”有這麽一段經典的論述:人生而自由,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。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,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。這段文字是令人深省的,因為盧梭的說法無疑是極端正確的: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極端的自由,任何人都生存於既定的規則與法律之下,還會受到道德規範的約束。說到這裏,問題自然而然就來了,華萊士追求的“自由”究竟是什麽?是不是在這個世俗的約束之內?還是遠遠超過了這個約束?
偉大的盧梭
如果站在英格蘭皇室的角度,華萊士追求的“自由”自然是遠遠超過了約束;如果站在蘇格蘭貴族的角度,華萊士追求的“自由”既有利於自己又有損於自己的既得利益;如果站在蘇格蘭普通民眾的角度,華萊士追求的“自由”是本來就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,現在不過就是拿回來而已……而對於遠在千裏之外和跨越數百年的中國觀眾來說:華萊士追求的“自由”是民族獨立,是對於大英帝國殘暴統治的反抗——這點上我們和蘇格蘭普通民眾的態度高度一致!
華萊士
這一切誠如我們學習的書本上對於“自由”的注釋:自由是相對的,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自由!因為對於自由的理解都是相對而言的,那麽自由的內容自然更是如此!這幾年有一種說法在網絡上興起,叫“財務自由”。我曾經見過一張表,詳細介紹了這種財務自由在各個層次的表現:最低級的叫菜場自由,就是走進菜場看見什麽就買什麽,從不計較價錢,最高等級叫做國籍自由,就是不管哪個國家都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獲得該國國籍。我自問連菜場自由都沒有達到,隻能做到更低級的“奶茶自由”——而且是在蜜雪冰城……
這個自由很多人都有!
這個財務自由中的“自由”和華萊士追求的自由肯定是不同的,問題在於,這其實表明的也是一種認識或態度:現在大多數我身邊的人覺得隻有財富足夠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,他們將這兩個完全無關的概念徹底混淆了,以至於很多人直接把移民作為了人生最高級的出口:那不就是所謂的國籍自由嘛!
移民?
寫到此處,突然不知如何繼續下筆,也許我的擔憂在別人眼裏一樣是難以理解的!吃飽喝足天天在家躺著拿工資,想這想那不就是杞人憂天嘛!整天說這個有問題那個有問題,其實真正有問題的就是你自己!我冷靜下來琢磨,他們的這種想法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,畢竟真的爭論起來,他們人又多嗓門又大,我肯定是說不過他們,不如現在就認了吧……
一家之言,難以概全,拋磚引玉而已,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討論!本文插圖來自於網絡,版權屬於原作者,如果因為版權問題需要刪除原圖,請第一時間通過私信聯係本人,我也將盡力配合一切維護原作者版權的行動!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